话说查词典这件事
普通人通常是不怎么查字典或者词典的。这是因为中国话天天听,天天讲,早就学会了,做学生时候也学过了十好几年的语文课,该查的字和词早就查过了。中国人之于汉语是这样,外国人之于他们的母语也差不多如此。但对于把英语当外语来学的中国人来说,情况完全不同,英语词典非但要查,而且还要勤查,勤查好词典。英语词典自然是要查的,但汉语词典也得时不时查一查,这样才能解决学生时代没有察觉的问题。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对查英语词典的一些看法和经历。
我以前觉得,英语词典有一本不太差的就可以满足我的学习需求了,随便哪一家高水平出版社的随便哪一本高质量词典都行。虽然从小小的一本初中生用的英汉词典到大很多的朗文词典,再到非常适合外国英语学生的柯林斯词典(这部词典我买过三本,从头到尾看过一遍,现在仍然爱不释手),我也买过好几本,但初衷是想通过更厚的词典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从未想过不同的词典对同一个词的“理解”会有所不同(更不用说完全不同了),也没仔细想过即使是英英词典的目标读者也有外国学生和本国普通人之分。据我当时“天真而可爱”的想法,不论哪种词典,无论薄厚,也不论是哪个国家出的,它们都是标准而一致的。但我忘了词典也是由人来编写的,而且还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
2011 年的秋天,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词典“武库”应该升级了。我首先瞄上了牛津系列的词典。《牛津大词典》太大、太多、太贵,即使下狠心买来家里也没有地方摆。但《牛津大词典》的“精华本”、两卷的《简编牛津英语大词典》(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 SOED)(第六版)规模正合适(后来发现还是有点“大”,每次翻查都下很大的决心,但每次查下来基本都不会让我失望),于是没怎么犹豫就从亚马逊美国收了这套词典。从此,我开始向英语是母语的人士“看齐”了,查词典时不再满足于用学生词典、学习词典(learners’ dictionary)(虽然这类词典现在和将来对我仍然很重要),我要像他们一样查“普通”的词典来解决词汇方面的问题。
此后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其他类的词典我也进行了比较缜密的“开发”,收的词典有:
- 《牛津插图词典》(Illustrated Oxford Dictionary)(牛津大学出版社与 DK 合作出版,有很多插图)
- 《韦氏图解词典》(Merriam-Webster’s Visual Dictionary)(按主题分类,有索引,从宇宙到城市,从地球到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图片和英语名称与解释)
- 《韦氏大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简称 W3)(美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语词典)
- 《韦氏大学词典》(MWCD11)(也许是美国最常用的词典)
- 《美国传统英语词典》(AHD5)(大约是印刷最漂亮的词典,与 MWCD 是竞争对手)。
- 分类词汇词典两种(Roget’s International Thesaurus、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Thesaurus)
- 英语用法词典两种(《韦氏英语用法词典》、Garner’s Modern American Usage)(讲解英语用法疑难问题)
- 同义词词典一种(《韦氏同义词词典》)(辨析同义词的利器)
- 引语词典两种(Webster’s New Explorer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牛津引语词典》)(名人名言)
今年的第一天,我甚至还买了一套 1993 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品相极好,几乎就是新的,没有翻看过。
加上之前买的英英、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融合百科知识与语言知识)、《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英语专业学生乃至翻译人员不能缺少的基础词典和读本),我的国外原版英语词典军团阵容堪称十分整齐了。
国内出版的英语词典,我很早就买了外研社《汉英词典》、“掌上型”《外研社最新简明英汉词典》。去年买了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吴光华的《汉英大词典》,今年买了陆谷孙徒弟高永伟修订的《新英汉词典》(实为陆谷孙《英汉大词典》的精简、扩充版)。
当然了,汉语词典也是不能缺少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古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大全》、《汉语谚语词典》、《汉语歇后语词典》。
现在,只要我碰到一个新面孔的词或者让我些许生疑的“老朋友”,或者偶尔只是想跟老朋友“叙叙旧”,但凡当时不太懒惰,我都会在几本词典里面对照查阅,努力把这个词的“底细”查清楚。我希望这样可以完整地理解新词,也可以补充老词的知识。
假如我发现一个“老面孔”在一个新环境里面的表现出乎意料之外,那就说明对这个“老友”其实并不十分了解,需要去查它的历史档案(词典),而且要查不同作者所记载的档案(不同的词典)。“只知道一半”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很危险的,因为只要有一个词或者它的任何一个意思理解错误或者不到位都可能搞错整句话的意思。而翻译的时候为了自圆其说,又难免添枝加叶,结果错上加错。
只有词典,哪怕再多、再好,也不能保证英语能学好、翻译能搞定。确实如此,因为词典不等于英语。但如果没有够好、够多的词典,英语和翻译也是不可能学好、做好的。这里可以套用那句著名的话,学英语,做翻译,“词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词典又是万万不能的”。
我很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学英语、做翻译查词典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
1. Repair:往哪里“修”?
学过一点英语的人都知道这个词有“修理”的意思,但它还有一个比较正式的、鲜为人知的意思:“前往”,比如:We then repaired to the pavilion for lunch.
2. Ancient:多古算是“古”?
这个词自然是“古代”的意思。但是所描述的对象到底有多“古”呢?英文中的“ancient”有时会特指西罗马帝国公元 476 年灭亡之前的人类历史时期,如果指“古人”又特指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而在中国的历史上,1840 年鸦片战争之前都算是“古代”,之前的人都算是“古人”。
2. Apprehend:古代的词?
这个词有“逮捕”、“理解”的意思,但还有“担忧”的意思。高永伟版《新英汉词典》把“担忧”这个词意标为“古”。自从我这个月发现陆谷孙和高永伟把“froward”整个词错标为“古”词之后,对他们的这个标签就不再敢 100% 相信了。陆谷孙的词典这次没有把 apprehend 的“担忧”一项标为“古”。但 AHD5 与高版《新英汉词典》保持一致,也把这个词义标为“古”义。不过 SOED、W3 和 MWCD11 这三大金刚乃至英英英汉双解《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均未把这个词义标为“古义”。
3. Seasonable:它的“时间恰好”意思是“古义”?
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合时令”,也就是冬天像冬天,夏天像夏天;另一个是“时间恰好”,也就是“来得早如来的巧”的“巧”。不过,陆版《英汉大辞典》和高版《新英汉词典》把“时间恰好”这个含义标为“古”义。AHD5 再一次与陆版与高版词典保持一致。难道陆版词典(和它的精华版高版词典)与 AHD 颇有渊源?有人说,陆版词典参考了很多国外词典,其中一种是 World Book Dictionary。但 SOED、W3、MWCD11、《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也又一次站到一块,均未把这个词义标为“古”义。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seasonable“时间恰好”这个含义绝非“古”义,只不过稍微正式一点而已。
4. 关于“古”与“废”
很多词典里面都有“古”(archaic)和“废”(obsolete)两个标签。大概是因为各个词典在编辑的时候掌握的资料不近相同,相同的词或者词义在这本词典是“古”,在另一本里面可能就是“废”。
根据 AHD5 的说法(SOED 和 W3 的说法还没查到),所谓的“古”(archaic)是指在 1755 年约翰逊(Samuel Johnson)的《英语语言词典》出版之后在印刷品中少许使用,但 1950 年之后基本不再使用的词和词意;而“废”(obsolete)则指 1755 年之前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件中使用而之后不再使用的词和词意。
5. Invest:“投资”与“赋予权力”
学英语的时候对单词的理解比一些母语人士还透彻,而且还是很有水平的老外,这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母语人士一般疏于查词典(中国人当然也包括在内),只凭自己的印象和经验来判定(其实,到了对自己的“印象”和“经验”颇有信心的阶段已经是很高级的外语学习阶段了),遇到复杂一些词想当然地判断,这时出错就是难免的了。
加拿大一位专门给别人写稿的人在一篇博文里断定 vest 是赋予权力,而 invest 完全不同,它是“投资”的意思。果真如此吗?
非也。invest 也有“赋予权力”的意思,跟 vest 是同义词。而且 SOED、W3、MWCD11 也没有把 invest“赋予权力”这个含义标为“古”,比较“老旧”的《韦氏英语用法词典》(MWUD)还发现《纽约客》(New Yorker)1971 年时用过这个词的“赋予权力”含义。
其实,invest 的“投资”和“赋予权力”两个意思并非同一个词的两个不同意思,而是两个不同的词碰巧拼写和读音都一样:“投资”的 invest 源自意大利语,而“赋予权力”的 invest 则来自拉丁语。
6. Prince 只是“王子”吗?
前一阵我狠读爱德华·吉本文笔古隽的历史大作《罗马帝国衰亡史》,在讲罗马皇帝的时候不停地碰到 prince 这个词。我之前只知道 prince 是“王子”,但这次的内容跟“王子”肯定没什么关系。一查《韦氏大辞典》,果不其然,prince 原来还有“君主”的意思!
跟把 dragon 翻译成“龙”一样,把 Phoenix 翻译成“凤凰”又是一个误会。Phoenix 跟中国的凤凰虽然相似,但不完全一样。象征祥瑞、幸福的是中国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而涅槃后浴火重生的是埃及或者阿拉伯半岛的外国鸟。在日本和韩国,还有中国有的一些词典(比如陆版和高版词典)把它翻译成“不死鸟”、“长生鸟”,与“凤凰”并列。
8. “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到底在哪里?
很多网上的资料、参考资料和参考书中(比如维基百科、大英百科),“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都仅指阿拉伯半岛上的那片大沙漠;但也有不少同样权威的工具书(比如韦氏词典、兰登书屋词典、柯林斯词典、中国的《辞海》、陆谷孙的《英汉的法词典》)列出另外一个地理区域,即埃及尼罗河以东、红海以西的那片北非沙漠。
No Responses
我一直相信任何一种语言学到了一定程度都会愈发迷恋。
我现在痴迷英汉两种语言。
[…] 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如何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原文的理解建立在译者、读者有足够的人生阅历、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尤其是词汇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译者对原文进行解读时这种依据充分、可靠,才成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进而才有可能写出正确的译文。但在很多情况下,限于个人经历、知识面与语言知识方面的积累,译者和读者想正确理解原文并不容易,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理解错了。这个时候,仍然需要发挥译者以往所积累的各种知识,对所理解的意思进行逻辑和常识上的判断。如果发现所理解的意思跟逻辑和常识有矛盾,那么这就是译者、读者需要进一步查证的信号。只是有时这种信号过于微弱,无法察觉。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有老师教导之外(这是很奢侈的事情,有老师指导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终生学习要靠自己),最好方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谦虚谨慎、勤于思考,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尤其是遇到有疑惑的词汇要勤查各种词典,直到彻底搞清楚为止。 […]
[…] 学英语要勤查好的英语词典,这是本博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了。词典是从古到今不知道多少代词汇、词典、语言专家根据大量材料、符合专业标准的方法以及专业的态度精心打造出来的。因此,要想知道一个词或者字是什么意思,首先要做的是吸收以往专家的研究成果——直接去查阅各种高质量词典,而不是凭可能并不确切的印象、并不广泛的经验或者极为有限的资料想当然地“觉得”某个词或者词“应该”是什么意思。毛主席 80 多年前就说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还说过“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
这篇也应该再转下。
我可怜没人来看的博客,这里再广而告之一下(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