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1103 9483
guo@hua.digital

“怼”怎么读?

翻译,不止于翻译 | 翻译活龙活现

“怼”怎么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词”和“字”。这很重要,因为在我们的汉语里,这两个铁杆兄弟关系好到“不分你我”,几乎“穿一条裤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误认为他们俩是一个“人”!

二者的区别对于搞语言文字工作有所成就的专业人士都不是很容易掌握的。比如,我就读过一本张涌泉先生写的《汉语俗字研究》,里面就把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了。在序言和理论说明部分,作者还能把两个概念区分得十分清楚,但在后面实际描述汉语俗字时,两个概念又搞混了,几乎自己要把自己说晕。专业人士尚且如此,普通人更是很难理解了。比如,常常就有人“自豪”地说,汉语只要掌握几千个汉字就能熟练运用这门语言,而英语等外语则要掌握几万个单词才可以,所以汉语比英语“高级”。这就搞混了“语言”和“文字”的区别。按这个混乱的逻辑,我们可不可以说,“英语只要掌握了20几个字母就能熟练使用”呢,比“几千个”的汉字岂不是更少?实际上,汉语的“词”也很多,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里就有几万个词。说只要掌握几千个汉字就能读书看报,那肯定是胡扯,因为字可能容易认识,词那就未必了。比如,“逆”你认识,“旅”你也认识,“逆旅”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答案:是“旅馆”“旅店”的意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跟“逆”和“旅”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没什么关系,至少这种关系一眼看不出来!还比如,窗是“窗”,户是“门”,但窗户只是“窗”,跟“门”没关系,是不是很惊喜?

虽然在汉语里,从表面上看,字就是词,词就是字,但实际上,“词”和“字”是完全不同的:“词”是“语言”,“字”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词”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而“字”是表示其中“形”的符号。但汉字又是一种表意的文字,它本身就代表一定的意思,这一点表音的拉丁字母不同(至少现在看不出拉丁字母有什么意思)。不过,现在的常用汉字,很大一部分(有一种说法是75%)其实都是形声字,也都是表音的,但这个音是不是现在普通话的读音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一点跟表音的拉丁字母又是一样的。汉字从甲骨文算起开始确实很多是表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法越来越规范、风格越来越统一,这种表意已经非常不明显了,甚至已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词”和“字”两个层面上的东西。二者是不能混淆的,否则就会纠缠不清。从历史来看,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从对应关系来看,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字”。二者也是可以分离、自由组合的。比如,日文里汉字(同音词太多,汉字区分不同词的作用无法替代,这一点朝鲜文也是如此)、平假名和片假名(纯拼音)混合使用;在苏联的影响下,蒙古国的蒙古语从原来的老蒙文(内蒙古的蒙古语还在用这种文字)改成了西里尔字母拼写(俄语也用这种字母),没准以后也改用拉丁字母(苏联默默无语……);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国家的语言不少也已经从西里尔字母改成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拼音也是一种文字拉丁化,一度想取代汉字,但没成功,也不可能成功,因为汉语和汉字这对好基友是拆不开的!

现在回答最初的问题:“怼”怎么读?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这个“怼”到底是哪个词。如果它表示“怨恨”(也就是字典里查到的那个词),那么它就读duì(四声)。但如果它表示“用言语攻击”(现在的网红词),那么它就读duǐ(三声)。但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到播音员把第二个意思也读成duì(四声),那就不对了——爹不能跟过继来的儿子姓是吧,只能儿子跟爹姓。

duǐ原本是个北方话方言词,意思除了有“用言语攻击”,也指“肢体攻击”,而且这个词原本是有一个字的:㨃。

《汉语方言大词典》:

“怼”字上位,一脚把原配——“㨃”字踢开,用来表示duǐ这个词,是因为语言中铲平一切、碾碎所有理论和理智、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约定俗成。不知道哪个天才最初把表示duì这个词的字“怼”借用来表示duǐ这个词,比原来的“㨃”好记又好看:“对”这个符号表音,合起来“怼”又表意(“针对你的内心”)!我可以预见到,“怼”这个字借来之后,再也不会归还了,duì在角落里望着“怼”远去的背影,默默哭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