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英语、做好翻译”系列 第 2 部分 翻译漫谈
什么是翻译?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牛津词典》、《韦氏词典》对“翻译”或者“translate”的释义类似,都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个定义看起来够简单了,但其实并非如此。
就这个解释来说,需要再明确的有三个问题:
- 什么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
- 什么是“另一种语言文字”?
- 什么是“表达出来”?
不同的人想要不同的翻译结果,因此他们对这三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有的要对“原文的意义”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修改,有的对译文的“风格”有特别的要求。最终,原文的“意义”是否“表达出来”了,完全取决于译者对头两个问题的回答。
在现实世界中,对原文的意义“如何改编”以及译文采取什么“风格”,并不是译者本人可以决定的事情。当然,翻译项目由译者本人全权负责的情况不在此列。不过,这种情况在商业社会中非常少见。一般来说,这两项的权利归属于翻译项目的委托方,即“谁出钱谁说了算”,而且译者只需对与其有合同契约关系的委托方负责,而对包括原文作者甚至原作版权所有者在内的任何其它方面都不承担责任。“收人钱财,给人办事”,这本是“残酷”的现实,理想、愿望、最终读者等等别的东西顾不了许多,除非译者有本事把委托方玩得团团转,让“老板”“没胆”指手画脚。这样也不是不可能的——译者当然可以摆出“我是专家”的姿态让“老板”“屈服”。不过,一旦“老板”让你明白谁是出钱的,指示译者该怎么做,译者除了遵命别无选择,除非译者钱不要了。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翻译到底怎么做,是“因委托方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事情。为明确本系列培训的主题,需要排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的以下三种情况:
- 编译(按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在译文中对原文意思进行大幅度改动)
- 演绎(按委托方的具体要求,以原文为素材用译入语言进行原创)
- 充分授权(虽未明确具体要求,但委托方已经充分授权译员酌情处理)
本系列内容要谈的“翻译”
以英译汉为例,我们要谈的是“狭义”的翻译,一个特定的翻译类别,而且还是“专业翻译”,而非“业余翻译”:
- “在中文译文中表达出英文原文的含义或者意思”是指在译文中表达的准确程度要达到英汉词典里面对英文语汇的中文解释或者翻译的水平。二者区别在于翻译涉及的是句子、段落和篇章,而词典涉及的只是单词、词组和更大一些的语汇单位(比如习惯用语、谚语、俗语)。当然,这里是就“表达意思”的“准确性”而言的,并非是说翻译的时候把每个词的词典释义写上就万事大吉了。
- 中文译文需要达到的写作标准:可以把口头无法高效表达的意思用接近口语、朗朗上口(经过提炼的普通话)的书面方式表达出来,并符合书面语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的特点,同时吸收传统书面语的养分。
也就是说,在英译汉的时候,我们要按照汉语的风格和习惯把英文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写“中国人的中文”。翻译时,基本不理会英文的句子结构,也不亦步亦趋地紧跟英文的词序和单词的“词典式”中文释义,终极目标是写出准确、自然、通顺,乃至有文采的中文,而不是那种罗嗦、晦涩或者读起来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欧化中文(这种“文体”的特征包括“的的不休”[1]、“当当不已”、“被动滥用”、“句法僵化”等等),更不是胡言乱语、逻辑不通、让人耻笑的文盲式文字。
在谈以上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假定的前提,即译者是“合格”的,上面说到的各种情况都是译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是“自主”、“自觉”、“自知”的主动选择。但在现实的翻译行业中,译者最大的两个问题偏偏就是“英文看不懂,中文不会写”,甚至连中文也会看不懂也算不得罕见。因此,翻译时出现的很多问题实在跟翻译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跟译者的原文与译文两种语言的语言能力有关,更与译者的工作经验、知识储备、人生阅历、学识和工作态度等非语言因素有关。这也是我经常说的“翻译的真功夫都在舞文弄墨之外”的意思。
对英文的词汇和语法含义不甚明了,只知道英文单词在词典里面的第一个意思,没读多少英文原版的文章,也不大看原版的书,那常常看不懂或者误会英文的意思就不足为奇了。有人揶揄中国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说“早些年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只会英语,别的什么也不会,而现在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连英语也不会了。”英语基础打不好,就会在翻译的时候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
汉语是母语,语文从小就学,天天见、天天用,似乎不应该是问题了。但在翻译的时候,写中文并不是简单地把想说的话写下来,而是按上面提到的写作标准把意思表达清楚。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专门的训练是无法做到的。就好比人人都能“走两步”,但人人都可以到 T 台上像专业模特那样优雅、拉风地走一圈吗?爱好体育运动的人平时喜欢打篮球或者羽毛球,但是想要跟“巨人”姚明或者“超级丹”林丹比试一下,那就有点“肝颤”了吧?没错,这就是“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区别:在翻译时,译员是“专业”的读者,更是“专业”的作者,与一般人是不同的。没有读过“万卷”的书,下笔写出来的就只能是呆滞呆板、毫无生气乃至文理不通、文不从字不顺的“破烂”文章。
要解决“读不懂”、“不会写”这两个问题,除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办法。
[1] 余光中认为,“少用‘的’字,是一位作家得救的起点。”“的的不休”的例句:“一位衰老的、疯狂的、瞎眼的、被人蔑视的、垂死的君王”(An old, mad, blind, despised,and dying king)。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