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感
现在我在学口译,打算学好了再往同传方向发展。对朋友讲时,有的担心我这是在闭门造车:运动场上纵横驰骋的本领,怎么可能在三米见方的房间里面练成?他们 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可是,我并没有打算自己在房间里造出一辆车出来。我现在是在准备,有些工作是需要闭门完成的。同志们请放心,我自有自己的算计。
完全由自己来调度时间,管理自己的日常活动,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律”几乎就不可能管理、调度得好。这是我苦恼的事情,每到有活不干,口称要学习时,就感觉自己浪费时间是赔了挣钱的时间又丢了学习的机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双重的损失。
今天还想了几件事,现在写下来,省得忘了。第一件,北师大的吴莹莹。她在网上的“沉浮”,我是一直比较关注的。第一天她的新闻出来,根据我的判断这又是一 条假新闻。 21 岁的大学在校生,能做“著名公司”的副总裁?在中国不可能。美国 18 岁的高中生能竞选上市长,中国 21 岁的“著名公司”学生副总裁为啥不可能?这是因为我不信中国的大学教育土壤能长出 21 岁的“著名公司”副总裁。在“新闻是谣言,谣言是新闻”的现今中国,只能凭自己的悟性去判断新闻、谣言的真伪了。
于是又想起第二件事情。中国的家长可能是世界上最最可爱的家长了。记得很久以前在电视看过一位母亲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她说,看看现在成功的人士,在学 生时代学习都不怎么好,所以不能让孩子花太多时间去啃书本。按照她的意思,只要她的孩子上小学时傻得一个泥巴凳都做不正,长大就能成爱因斯坦了;也好像让 她的孩子大学辍学就能成比尔 · 盖茨了。在不确定孩子是不是爱因斯坦和比尔 · 盖茨的料的情况下,还是按部就班,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最保险。
第三件,昨天小悟跟我说,她现在不写博客感觉“一身轻”。实际上,不写博客的理由可以跟写博客的理由一样多,而且一样有说服力——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不写博客又怎么样?
第四件,今天词典看到 leftism 一词,发现了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一点居然很相似。“巧合”恐怕难以解释这个现象了。英语中,“右”代表了“正义”、“公正”、“正确”,它的反面“左”地位 就比较尴尬了。“左撇子”历史上曾经饱受歧视也许是“右”正面形象的一个表现。试想,在一个什么都是为右撇子的便利而准备的世界里,“右”自然就是代表大 多数的“正义”、“公正”、“正确”的化身。难道是巧合?汉语里,对“左”也没什么好印象。比如,跟实际的情况不同叫“与事实相左”,错误的路线叫“旁门 左道”。《新华字典》上给“左”的定义有“斜、偏、错”和“相反”。 Left 进口到中国以后,变成“左”,根据政治的需要,它的面孔是“正面”的,就算它是“激进”的也是“进步”的“激进”,因为是要“激进”到“进步”的社会主 义。这是政治暗语。另外一个词是“保守”。碰到这个词一定要小心,要先了解它出现的场合,清楚要“保”的到底是什么,否则你要“保卫守护”的“左面”的社 会主义正是人家要“保卫守护”的“右面”的资本主义时愤恨的对象,那岂不是完全拧了吗?别错认了同志。
No Responses
呵呵,此篇为早产儿。算是圣诞节的一点礼物。预计新年之前没有新文要发在这里了。
我说嘛,你也过得太早点儿,以为你闭门在家过糊涂了。
呵呵,行啊,还是老婆观察能力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