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之中的过犹不及与勤查词典
很明显,做任何事情“过”和“不及”都不是不行的,“恰到好处”才可以。当然,做到很难。在翻译工作中,应该翻译成什么样,这个问题我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现在想来还是说得不够明白,因为虽然给了“正面”的样本,但只是从欧化译文的“不及”一个角度从“反面”说明了不应该翻译成什么样,并没有从“过”这个角度讲这个问题。
很明显,做任何事情“过”和“不及”都不是不行的,“恰到好处”才可以。当然,做到很难。在翻译工作中,应该翻译成什么样,这个问题我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现在想来还是说得不够明白,因为虽然给了“正面”的样本,但只是从欧化译文的“不及”一个角度从“反面”说明了不应该翻译成什么样,并没有从“过”这个角度讲这个问题。
普通人通常是不怎么查字典或者词典的。这是因为中国话天天听,天天讲,早就学会了,做学生时候也学过了十好几年的语文课,该查的字和词早就查过了。中国人之于汉语是这样,外国人之于他们的母语也差不多如此。但对于把英语当外语来学的中国人来说,情况完全不同,英语词典非但要查,而且还要勤查,勤查好词典。英语词典自然是要查的,但汉语词典也得时不时查一查,这样才能解决学生时代没有察觉的问题。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对查英语词典的一些看法和经历。
1. 读懂英语不容易 读懂英语不容易,原文作者灵光一现或者自己糊涂的时候尤其如此。比如,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If the facts don’t fit the theory, change the facts。这句话我是在微博上发现的,看似非常简单,没有“生词”,应该很容易理解了吧。比如从微博上找来的这三句:
工具书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 英语和翻译想学好,工具书是必备的。工具书与其它书籍的一大不同是知识含量密集,每本都是宝库。不用到各种材料里面去费力搜寻,一本好的工具书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而且,现在很多工具书都有软件版或者网络版,查阅起来更是省心、省力。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词典等工具书就是我们学习英语和翻译的“利器”。既然是“工具”,那就在只有“为我所用”而且运用得法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好的作用。首先,要充分重视工具书,不能因为现在是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而自视高“前人”一等,从而轻视或者忽视词典等工具书的重要价值。知识有新旧,但智慧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从以传统方法编写工具书到采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收集资料、编写新世纪的工具书是时代的进步,但编写的基本理念与思路和相关人员的素质是相同的,比如都基于相当数量的原始语料、词条释义撰写的原则、辞书编辑者的认真工作态度与学识等等。
学英语要勤查好的英语词典,这是本博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了。词典是从古到今不知道多少代词汇、词典、语言专家根据大量材料、符合专业标准的方法以及专业的态度精心打造出来的。因此,要想知道一个词或者字是什么意思,首先要做的是吸收以往专家的研究成果——直接去查阅各种高质量词典,而不是凭可能并不确切的印象、并不广泛的经验或者极为有限的资料想当然地“觉得”某个词或者词“应该”是什么意思。毛主席 80 多年前就说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还说过“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早买过一套繁体竖排的中华书局绿皮平装《史记》,试着读过几次,但被那么多不认识的繁体字和词汇古义给吓退了。这个月,中华书局隆重推出修订版的《史记》,是在50年前顾颉刚等人整理的《史记》点校本基础之上又进行了修订的版本。中华书局这次的营销声势浩大,让我这个买书胜过读书的读书人蠢蠢欲动。耐着性子等了十来天,终于等到京东优惠,于是出手拿下。
今天碰到一个外形“奇怪”的词(froward),是形容小孩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拼错了(forward?)。我先查了最近买的高永伟《新英汉词典》(第四版修订本),知道了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易控制的,难驾驭的;刚愎的,固执的”;另外还有“相反的,不利的”意思。奇怪的是,这本词典把这个词标为“古”,也就是说现在不用这个词了。可我是在最新版的《美国传统英语词典》(第五版)里查词时在解释里面碰到的,怎么可能是“古”词呢。于是我又去查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发现两本词典的解释几乎就是“孪生”的,它也把这个词标为“古”,只不过陆谷孙的版本在第二个意思里面增加了“敌对的”。
注意: 1. 本博现已推出 CATTI 二级、三级翻译实务培训项目,详情请访问网页——“活龙精益英语与翻译培训”项目正式推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