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同了吗?
上一代和下一代
古今中外,人人都看不上下一”代”似乎是个传统。我清楚地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同年级的同学都看不上下一年纪的学生,觉得他们不知道学习、不务正业,一个个笨得要死,简直就是”一蟹不如一蟹”,”一茬不如一茬”,感叹”世风日下”。
实际上,每”代”人都没有理由瞧不起年轻的一代,因为年轻一代自有年轻一代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不一样”了嘛。而且,等年轻一代长大了,他们很可能还瞧不起比他们更年轻的一代呢。不信问问80后的人是不是也看不上那90后的人?
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从改革开放以来,每五年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出生日期相差五年的人,之间差别会很大,因此可以每五年大致划分出一”代”。
按照这种划分法,我是70年代末的人。不知道幸与不幸,与整个七十年代的人一样,我们这批人成长在中国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大致在1992年)转变的过程当中,全面体验了一把一个国家的”崛起”。
这段时间可以说在中国史无前例,即使在全世界也应该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划时代的变化仍然在继续。现在身处中国的人可能会”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无法理解这种变化之剧烈,无法理解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我敢说,100年以后,现在的这段时间绝对是历史书里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
这个时代真的很新吗?
有句歌词说,”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我觉得,只要是中国人,再有点中外历史的观感,完全可以理解中国社会巨大变化。
这些新现象、怪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或者国外的历史上其实都是存在过的。有些东西,对于现时的中国算是新东西,但从整个世界或者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都算不上”新事物”。
现在的中国人喜欢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对比的参照物实际上是建国后改革前那段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岁月。而如果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拿来看,中国这三十年基本上都走了人家的老路(例如工业污染、城市和农村的圈地运动、政府腐败、贫富分化、性解放等),只不过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独特烙印而已。对于中国就是机械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化”同步进行,而西方国家都是”一化”接”一化”慢慢来的。像中国这样进行三种划时代意义的变革的大国在世界上为数不多,与中国类似的大概只有印度一家。
根据我对美国”老”电影观感和自己的想象,现在的中国跟二战后的美国十分相像–一个时代破碎了,但新时代的秩序和观念却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呈现出一种”乱象”。中国”旧世界”破碎以后,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念各不相同,呈五彩缤纷的”多元”状。
现在的”韩流”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西欧和北美的”嬉皮士”文化似乎一脉相承。源自欧美的各种风潮一般都沿着日本、台湾、香港、韩国,再分别到中国大陆的传播路线来到这里。实际上,不光流行文化,经济增长的”扩散”路线也是如此。中国,不管自己愿不愿意,就这样被纳入了西方建立的世界秩序当中。
我自己的时代
70年代的人找老婆,很多不敢考虑80后的人。为什么?因为不好”伺候”。经过商品经济大潮洗礼的她们,不愿意找同龄人”一切从头开始”,更愿意选择”一切都已经具备”、年纪大一些、事业已经有成的男人。
二、三十岁出头的男人,要么还是愣头青,要么只是事业刚刚才有起色,囊中羞涩的”剩男”只能感慨娶80后的当老婆”养不起”,无奈去选跟他们同样多少还有点儿70年代人”理想”的同时代的人。可是,这个时间段的”剩女”大概已经不多了吧?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这个中国,没几个敢说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十分了解。个人生活的圈子其实都很小,而且这个圈子里的人很可能都与自己十分类似的人,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于是,现在的中国人可以像观赏奇异动植物那样来观察中国此时此刻的社会万象。
在想了解这个社会时,不可能什么都自己亲历亲为,这时最方便的一个途径就是媒体。首先,中国分农村和城市两个部分。农村现在几乎就成了喷了特殊涂料的隐形战机,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媒体雷达上面,根本看不见踪影。就我个人来说,自小长在东北林区,之后上学和工作的地方都是城市,对农村几乎完全不了解,属于把”小麦认成韭菜”的那种人。
城市里面的人形形色色,汇聚在一起时就比夜晚的霓虹灯还要丰富多彩。这一切都能在各种媒体上或多或少地展现出来。城市里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彼此互不干涉。
就我来说,有的时候听到或者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生活方式时,总也想不明白。
No Responses
写得很好,很怀念70年代。
点击一次广告,给你贴补点去贵阳的旅费。
呵呵,多谢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