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语:我的博客又搬家了

以下几段文字,是我从尘封了一年多的“草稿箱”里翻出来的。之所以“翻箱倒柜”,是因为这两天我的博客又搬家了,就翻看瞧瞧。原来的主机商Bluehost中国公司不讲武德,租期远远未到,也要关门逐客了。看到关门大吉的邮件时,我还以为是诈骗,到官网一看,是真的。这家公司走得非常“决绝”,一个客户都不带走。
无奈之下,又开始为我的公私博客们物色“新物业”。我的首选是域名商,它也有多种经营业务,虚拟主机也有。研究了一番客户留言,结果学了一个新词“dime and nickel your customers”(意思是,一家公司卖给客户东西,价格貌似便宜,但很多核心功能还要单独付费,这里收一个dime,那里收一个nickle,就是我们说的“隐藏收费”了),于是作罢。
后来又想到Bluehost的美国母公司,心里想着“应该没问题吧”,结果各种设置之后,毫无反应,一问客服就是需要等域名设置生效。我做事心急,实在没有那个耐心,因为之前搬家的时候,设置后都是很快就生效的。于是又去看了Hostease、Dreamhost、Hostgator、Wordpress.com,等等等等,不是太贵,就是套餐不合适,付款失败,账号创建不成,各种幺蛾子。
最后,真命天子出现了,Hostinger,很快上手,开始选了美国西海岸的主机,后来搬到新加坡的,速度还可以。虽然找客服半天没人,但AI确实能解答不少问题,域名设置后不久也生效了。奋战了整整两天,所有网站、域名、邮件设置,都搬迁完毕,随便也学会了设置子域名的新技能(https://eng.changguohua.com/,而不是https://changguohua.com/eng)。
歇下来之后,我就又想到,我还是公司不错的IT工程师、网管呢!平时没有我什么事,关键时刻就要显身手了。说起来,这就跟我参加工作时在互联网公司干过有关系了。2000年我就有了Yahoo的邮箱,后来有了个人主页,有了静态网站,有了blogspot博客,有了自己名字域名的WordPress博客。还建过discuz论坛,后来更新维护过于繁琐,就放弃了。甚至,我还“捅咕”过VPS(virtual private server,可以理解成网站的毛坯房,需要自己从刮大白开始装修),搜教程,自己收集砖头瓦块,砸墙布线。后来,用了几年,发现还是低估了工作量和技术难度,而且比较贵,就又转到省心省力省钱的虚拟主机了。再后来,就是开头说的,一切都“风平浪静”,结果“房东”要跑路了,只好再找房子。
安顿下来之后,就翻到了上文说的草稿:
博客已经是落伍的东西了,可是我仍然舍不得丢掉。一开始我写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偶尔评论一下时政,后来专写翻译(我的职业)话题,再后来这个话题也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了。这是我研究了认知语言学之后的一个“后遗症”:语言就是认知,认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对与错、好与坏的二分法评价一番似乎没什么意义,灰色地带又难以拿捏,无甚可写的。
干了这么多年的翻译和语言工作,语言本身对于我居然又变得如此陌生,感到它难以捉摸。语言的运行是“黑箱”的,我——一个语言使用者——也感知不到,真正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干脆就“撂荒”了。最“过分”的时候是一年可能也一贴没有,每年白白花了域名和虚拟主机的租金。
可是,博客虽然落伍了,但正因为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个“古董”,于是就有了时光的印记。时光就是这么神奇又残酷,它过去就过去了。虽然它不像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等那样能一天一天、一宿一宿地持续轰炸,神经保持兴奋而紧张,也不像微信公众号那样有着随时随地的超高“用户粘性”,让人欲罢不能,但博客能让人静下来整理整理自己的想法,回忆回忆过去的时光。
如梦如幻……
在手机阅读和观看的碎片化竖屏时代,博客虽然已经落后于时代,但也有不可替代的地方。比如,对于读者来说是“完整阅读”,对于写者来说就是系统化的思绪整理。
最近国家和世界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看到了网上的各种歪理邪说,我忍不住也想发表一通见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