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文化”使然,还是因为实力?祈求“和平”,还是举手投降?
“文化”耶,实力耶?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V Day阅兵已经过去十几天了,长安街地面和天空展示了新一代实战装备,劲儿太大,整个世界还沉醉其中,至今没有回过味儿来。武器方面,普通群众就听到了DF-50C射程“覆盖全球”,包邮至每个角落,不能拒收。其他的基本都不明觉厉,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一众军迷变成了军盲。
“文化”耶,实力耶?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V Day阅兵已经过去十几天了,长安街地面和天空展示了新一代实战装备,劲儿太大,整个世界还沉醉其中,至今没有回过味儿来。武器方面,普通群众就听到了DF-50C射程“覆盖全球”,包邮至每个角落,不能拒收。其他的基本都不明觉厉,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一众军迷变成了军盲。
以下几段文字,是我从尘封了一年多的“草稿箱”里翻出来的。之所以“翻箱倒柜”,是因为这两天我的博客又搬家了,就翻看瞧瞧。原来的主机商Bluehost中国公司不讲武德,租期远远未到,也要关门逐客了。看到关门大吉的邮件时,我还以为是诈骗,到官网一看,是真的。这家公司走得非常“决绝”,一个客户都不带走。
中国高铁到底是哪里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几个人知道实情。很多人都以为那是“市场换技术”换来的,或者是“引进消化吸收”来的,一些官方的宣传资料里也是这么说的,几乎成了公论。但其实这是以讹传讹,混淆视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改革开放”的英文首字母改成了小写:reform and opening-up。可能有人觉得,改革开放已经快50年了,就不必再把首字母大写了吧,就好比Internet(因特网)在英语里也改成了internet。但是,首字母改成小写确实方便了,但其实是不对的。
对于“怼”怎么读,去年我写了一篇《“怼”怎么读?》,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要看这个字到底是哪个词。如果它表示“怨恨”,那么它就读duì(四声),但如果它表示“用言语攻击”(现在的网红词),那么它就读duǐ(三声)。
《咬文嚼字》这本杂志以前还是适合我的,但现在它的“面孔”过于“古板”了。以前,我无论是翻译还是自己写,都尽力地追求十分的“精准”。那锱铢必较的认真“劲头”,就跟《咬文嚼字》一模一样。现在,我对语言有了新的观点——认知语言学,语言的使用全看个人的“认知”,这种观点不但很好地解答了我以前的困惑,也让我跟“自己”和语言现实“和解”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词”和“字”。这很重要,因为在我们的汉语里,这两个铁杆兄弟关系好到“不分你我”,几乎“穿一条裤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误认为他们俩是一个“人”!
疫情防控是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课题,它有很多个方面,医疗也只是其中的一环。我们也可以从语言的角度来观察。比如,要想防控好新冠病毒肺炎,首先人们得重视,重视程度如何,疾病的名称很关键;其次病的名称写法要简单,复杂还是简单,对抗疫宣传也有影响。
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屡屡表示中国要学会“与新冠病毒共存”。这个说法让人莫名其妙。就算有些人自己愿意跟病毒“共存”,病毒愿意跟他们“共存”吗?他们怎么就知道这个病毒不是来干掉他们的?难道已经跟病毒聊过了、商量好了,达成协议,签署和平条约了?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了身份证上的四个“语文错误”和一个用字争议问题。这其实不是“新闻”了,很久前我就听说过,但这两天又在我的微信圈子里开始流传他讲话的视频。于是我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除了王文湛的讲话视频以外,还有曾经关注过的语言学专家石毓智也说过这个问题,他着重解释了“居民”与“公民”的区别。《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最早在 2010 年指出了这些“语文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