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gua
15611039483
services@ChangGuohua.com

Author: Chang Guohua

中英翻译 | 英中翻译 | 英汉翻译 | 汉英翻译 | 北京翻译 | CATTI | 本地化 | 翻译专家 | 资深翻译 | Beijing Translator | China Translator

念错一辈子的词,会错一辈子的意

还记得看过一篇微型小说,是讲念错字的事情。故事里面,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县级畜牧业主管单位上班。领导做报告时,把牛的“臀部”念成“殿部”,年轻人深感诧异。正待要问问同事是怎么回事,发现他们都无动于衷!后来又发现大家都把“臀部”叫“殿部”,他就彻底不好意思再追问什么了,遇到自己念这个词,不好意思“与众不同”,也跟着大伙儿一块儿“殿部”“殿部”的念。几年后,年轻人业务突出、成绩斐然,上级决定考察他一下,有可能的话就升他的职。在给上级介绍本县的工作时,他大谈在自己努力下本县畜牧工作的成绩,其中自然提到了牛马羊的“殿部”。他发现几位听讲的领导每次在他说起“殿部”的时候,面部都有抽搐的模样。后来,领导没升他的职,原因是他居然连字都能念错!这是故事,未免有些夸张。

暂住证有什么用?

不管是户口,还是暂住证或者居住证,在大家都追求平等的现今中国,是许多许多人诟病的对象。但是,户口、暂住证或者居住证这些登记居住地的法律文件本身没有错,有错的是给人口居住地登记赋予了那么多社会福利的制度性安排。实际上,有错的也不是这种制度性安排,而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没能让各地区均衡、平等发展,没能惠及全体国民造成的。

怎么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给中国定位——读《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它是一本集,汇集了作者各个时期在不同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甚至还有发言稿。作为一本“书”,它前后并不连贯,甚至有重复论说的地方。因此,想要从本书中找到作者系统化“重建‘中国’历史”的读者可能就要失望了。不过,作者在书中汇集了很多自己整理的历史资料。读者在了解作者观点的同时,还能找到不少史料,比如历史学家的名字、著作、观点、地图、古人文章等等,书后还附上了参考文献。搞历史的朋友可以买来一读。但如果只是想随便翻翻的话,那看两眼我写的这篇和上一篇博文就行了。

我心目中的中国——读《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这两天在看《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作者葛兆光想在书中为历史上的中国重新定位。我快看完了头三章外加挺长的序,感觉有点凌乱,还没有理出系统化的东西。总体感觉是,他谈的就是——感觉。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想象”,也就是说他谈的这些问题都是想出来的,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至少在某些人看来纯属子虚乌有。本书一会讲感觉,一会谈想象,一会拿出不同方向的地图来印证中国和世界古人当时的感觉和想象。感觉颇具意识流的风格。他提出的问题简单又复杂,那就是:“中国”到底是什么?”

里外都没真东西——再谈韩寒身高造假

在方舟子质疑韩寒之初,我心里想着不管怎么样人家赛车开得还是可以的。后来发现赛车成绩也有假,韩帅哥和老爹一路的撒谎撂屁!————

Mathematical Certainty 与 Mathematical Chance:板上钉钉与基本没戏

Mathematical 这个词早就遇到过,因为数学实在不太好,一直没有深究过。昨天,在讨伐中国文坛十年骗局韩寒的战斗间隙,方舟子谈了谈电影《泰坦尼克》,顺便说起 Mathematical Certainty 的意思。在我的印象当中,Mathematical 就是“在理论上”。那么 Mathematical Certainty 就是在“理论上肯定”,其实就“实际上不肯定”了。

五评《人之常情》——天下有雪之《再说人之常情》

“信者恒信,疑者恒疑” 雪兄多次提到这个命题,并且认为方韩之争的结局会是如此。但鄙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韩寒的作品是否有人代笔”这个问题只有两个答案:要么代笔了,要么没代笔。到底代没代笔这是一个事实,并不以人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为转移。就好比一块石头,雪兄说它是石头,我说它不是石头。石头就是石头,我认为它不是石头它也不会变成一块大钻石。信或者不信韩寒是否代笔怎么可能是最终的结局?

四评《人之常情》——“破破的桥”之《忽悠的原理和技巧》

雪兄跟我提起了“破破的桥”(以下简称“破桥”)这篇《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下简称《忽悠》),于是我快速阅读了一遍长达41页的雄文。我总结下来,其中讲了七个防忽悠诀窍,告诫读者要注意“模糊标准”、“陷阱逻辑”、“制造气氛”、“控制信息”、“诉诸专业壁垒”、“诉诸生活差异”、“诉诸权威”。破桥在这篇长文里面几乎用尽了这个七个忽悠大法来忽悠人,可以让所有头脑清醒的人读过之后都会头晕脑胀,从此痛恨逻辑分析法。破桥还帮我方建起堡垒,说是我方所建,然后各个击破。最后破桥欢呼韩方胜利了!破桥的阴险之处在于他树了一个又一个有漏洞的堡垒,然后又自告奋勇地去端掉这些堡垒。

三评《人之常情》——合理质疑之证据篇

方韩之争最精彩的部分不是口水战,也不是相互的谩骂,而是双方为证明己方观点而找出的证据和提出的看法。方寒之争与以往有韩寒加入的互联网争议相比至少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这次是韩寒虽然有巨量的人气支持,但还是从最初几天的积极反击变成现在的战略防守,更惨到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的境地,为数不多的几次回击也只为对方提供了更多的武器弹药。

二评《人之常情》——标签、证据、“无罪推定”篇

关于“韩粉”、“挺韩派”的标签 雪兄明明就是韩粉,所作所为也是挺韩,却又相当反感别人贴这两个标签,这个让我实在不解。没记错的话,他说过自己读过韩寒所有的书,韩寒的博文看得也相当多,对韩寒的文字比较欣赏也十分了解,可以断言韩寒的作品无人代笔。雪兄十分爱护韩寒的个人声誉和职业生涯,认为凡是说韩寒文学无能、有人带笔的人都没有“智慧”,而且没有“人味”。没有智慧就是傻瓜,没有人味那简直就不是人,雪兄对韩寒的浓浓爱意可见一斑,不亚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如果他不喜欢“韩粉”、“挺韩派”这两个标签,那我奉上一个“韩寒的同路人”(Fellow Traveler)标签笑纳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