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1103 9483
guo@hua.digital

读书进行时

翻译,不止于翻译 | 翻译活龙活现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第一本“启蒙”读物大概是父亲从单位拿回家的一本《半月谈》。虽然看是看不懂了,但我还是像宝贝一样放在枕头下面。封面至今记忆犹新,上面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三个脸色黝黑的解放军战士护送一面八一军旗,目光坚毅,步伐矫健。当然,小时候读的还有那个年代传阅最多的《故事会》(有点暴露年龄了)。年龄大了喜欢回忆童年,也想重温童年,于是我现在特意订阅了这两种期刊。让我欣喜的是,《半月谈》和《故事会》名字还是儿时熟悉的名字,但内容也是我现在熟悉的内容——它们穿越时空而来,展现的却是当下的生活!

上小学的时候,母亲给我买了一套黑皮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和一本《少年文科词典》。这大概就是我后来对百科知识十分感兴趣、文史哲无一不广泛“涉猎”的原因,也大概是我现在从事翻译工作的“种子”。

都说翻译是杂家做的工作,我大概就是一个典型。不过我读书没有章法,贪多嚼不烂,不求甚解,心得有限。特别是,读研究生期间接触到了认知语言学,了解到语言只体现了一点点人对客观世界的复杂认识,而非客观世界本身,语言的含义并非提前内置在文本当中等人来发现,而是人再次、每次“识解”(发明)的结果,一切都取决于人,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客观标准。这甚至让我失去了以前那种对“咬文嚼字”的巨大兴趣,也懒得写什么翻译感悟、读书心得和阅读笔记了。当然,这也可能只是因为认知语言学让我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语言文字工作(比如人对世界的认识,而非语言文字本身),关注点跟以前不同了。不管怎样,就读书来说,毕竟开卷有益,有时间就读,不忘买书的初心。我现在经常用微信读书,欢迎互粉!

更新时间:2022 年 3 月 8 日

已经看完的部分图书:

  1.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2. 《咬文嚼字》,2019 年合订本
  3. 《互联网的本质》,作者:包政
  4.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一堂课》,作者:格鲁夫
  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德鲁克
  6. 《苏轼诗词文选评》,作者:王水照、朱刚
  7.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8. 《长安与罗马》,作者:周繁文
  9. 《书剑恩仇录》,作者:金庸
  10. 《中国地理历史十五讲》,作者:韩茂莉
  11. 《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编者:袁明
  12. 《清史十五讲》,作者:牛贯杰、张岩
  13. 《美国历史十五讲》,作者:何顺果
  14. 《宗教学十五讲》,作者:王晓朝
  15. 《为什么是毛泽东》,作者:任志刚
  16. 《红色的起点》 ,作者:叶永烈
  17.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作者:叶永烈
  18. 《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19. 《20 世纪的美国》,作者:资中筠
  20. 《俄罗斯文化十五讲》,作者:任光宣
  21. 《秦汉史十讲》,作者:安作璋
  22. 《红楼梦》,程乙本,人文社纪念版
  23. 《秦始皇大传》,作者:安作璋、孟祥才
  24. 《核盾牌》,作者:彭继超、伍献军
  25. 《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作者:刘勇
  26. 《医学史十五讲》,作者:张大庆
  27. 《人文医学十五讲》,作者:王一方
  28. 《清朝兴衰三百年》,作者:刘仲华
  29. Jerusalem: The Biography,作者:Simon Sebag Montefiore
  30. 《论语译注》,作者:杨伯峻
  31. 《杜甫诗选评》,作者:葛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