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1103 9483
guo@hua.digital

Category: 读书

翻译,不止于翻译 | 翻译活龙活现

重组新CP——duǐ(词)x“怼”(字)——“怼”字到底应该怎么读?

对于“怼”怎么读,去年我写了一篇《“怼”怎么读?》,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要看这个字到底是哪个词。如果它表示“怨恨”,那么它就读duì(四声),但如果它表示“用言语攻击”(现在的网红词),那么它就读duǐ(三声)。

读《咬文嚼字》有感——我的语言观以及其他

《咬文嚼字》这本杂志以前还是适合我的,但现在它的“面孔”过于“古板”了。以前,我无论是翻译还是自己写,都尽力地追求十分的“精准”。那锱铢必较的认真“劲头”,就跟《咬文嚼字》一模一样。现在,我对语言有了新的观点——认知语言学,语言的使用全看个人的“认知”,这种观点不但很好地解答了我以前的困惑,也让我跟“自己”和语言现实“和解”了。

“怼”怎么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词”和“字”。这很重要,因为在我们的汉语里,这两个铁杆兄弟关系好到“不分你我”,几乎“穿一条裤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误认为他们俩是一个“人”!

身份证上的四个“语文错误”其实不是错误,也不是语文错误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了身份证上的四个“语文错误”和一个用字争议问题。这其实不是“新闻”了,很久前我就听说过,但这两天又在我的微信圈子里开始流传他讲话的视频。于是我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除了王文湛的讲话视频以外,还有曾经关注过的语言学专家石毓智也说过这个问题,他着重解释了“居民”与“公民”的区别。《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最早在 2010 年指出了这些“语文错误”。

买书与看书

我是做文字工作的, 翻译做了已经二十年, 买书、看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我的最大问题是买的多、看的少,这也是很多自称爱书之人的问题,“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已经买的没看,却又要买新的,好几个书柜早就里外两层、横七竖八地装满了,再买就只能放在地板上了,内心十分愧疚。

感恩节与火鸡

中国人不大习惯的一点是,国外的节日每年的日期都“不固定”,比如今天的美国感恩节就是每年 11 月份的第 4 个周四。当然,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固定”,只不过跟我们习惯的按公历庆祝的五一、十一或者按农历庆祝的除夕、元宵、重阳、中秋不是一种“固定”的方法。 说到美国的传统节日感恩节,其实背后还有不少故事。就比如,感恩节大餐的硬菜是火鸡,而且据说来从欧洲逃难到美洲的清教徒“第一个感恩节”的主菜就是火鸡。不过,这可能只是传说而已。根据现在能找到的最早文献资料,1621 年的年底,在普利茅斯殖民地,来自欧洲的移民跟本地的万帕诺亚格(Wampanoag)印第安土著共进大餐,不过菜谱里没有火鸡。印第安人带来的是鹿肉,而欧洲移民带来的则是禽肉,历史学家认为是鸭或者鹅,不是火鸡。

汉语普通话“有+V”完成体学习笔记 ——石毓智《语法化理论——基于汉语发展的历史》第十一章“认知因素”阅读笔记

在本章中,《语法化理论——基于汉语发展的历史》(《语法化理论》)作者以领有动词“有”向完成体标记发展为例,力图说明语法化当中的认知因素,即领有动词“有”的语义与完成体具有相宜性:领有动词所表示的在过去某一时刻拥有某种东西及其具有的现时“实用性”分别对应着完成体所表示的过去某一时刻发生的动作及其具有的现时“相关性”。

释“调停”

训诂学以正确解释古代的词义为核心任务,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资料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科,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语文学习也需要从训诂学入手。(郭芹纳,2015:3)现代汉语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汉语词的语素含义也蕴含着古代汉语的“秘密”。如果掌握不好训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现代汉语的词汇就会缺乏深刻而透彻的理解,只能做到“知其然”,而做不到“知其所以然”,有时甚至连“知其然”也做不到。

“流水句、重视时间的逻辑思维”与顺序象似性

摘要:通过分析英文与中文句子中动词出现的顺序,本文表明这两种语言均以各自的方式遵循认知语言学所发现的语言顺序象似性原则,因此“重时间先后之序”并不是英语或者汉语的“特点”,而是这两种语言的共性。 关键字:散点透视;焦点透视;流水句;顺序象似性;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 中国的文化语言学者提出,“汉语散点透视的句子反映的是汉民族重时间先后之序的逻辑思维特点,而西方语言具焦点透视的句子反映的是西方民族重空间立体关系的思维特点”(申小龙,1988:445-446;苏新春,2014:146-147)。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文版“非遗”定义翻译探讨 ——《〈公约〉中译本非遗定义中的误译:基于概念逻辑关系的解读》一文商榷

中文标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文版“非遗”定义翻译探讨 ——《〈公约〉中译本非遗定义中的误译:基于概念逻辑关系的解读》一文商榷 英文标题:A Discuss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Offici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In Response to Translation Err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vention: An Interpretation…
Read more